EVO视讯打造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助推教育强国建设
发布时间:2024-10-29 18:03:47

  EVO视讯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了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的战略目标和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具体要求。高等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以高质量教育体系支撑教育强国建设,是新时代中国高等教育的使命任务。打造高质量教育体系,推进高等教育发展,是新时代新征程加快建设教育强国、顺应广大人民群众对高等教育美好期待的基础工程和重要途径。勇担高等教育新使命,奋进高等教育发展新征程,需要构建高质量思政工作体系、学科建设体系、人才培养体系、师资建设体系和治理体系,从而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高等教育力量。

  习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要“完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思想政治工作是学校各项工作的生命线,事关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高校党委和各级党组织都必须把思想政治工作紧紧抓在手上,切实履行好思想政治工作的主体责任。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用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启智润心,把思想政治工作始终贯穿学校教育教学全过程,拓展和提升思想政治工作的广度、深度、温度和效度,坚持知识传授与思想引领“双塑造”,培养好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打造高质量思政工作体系,要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生命线”作用,遵循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规律,坚持守正创新,正确处理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显性与隐性、继承与创新、内容与方法、点上与面上、底线与高线、育人与育德的关系,在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中增强高校思政工作整体性、在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中增强高校思政工作价值性、在强化思政工作队伍建设中增强高校思政工作亲和性、在完善“三全育人”体制机制中增强高校思政工作科学性,从而构建起一个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纵横交错的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大思政工作格局,保证高校各项工作沿着正确的政治方向前行,在纷繁复杂的意识形态领域中不为噪音所扰、不为歪风所惑、不为暗流所动,确保高校办学方向不动摇、不偏移、不走样,为加快高等教育强国建设提供正确的价值引领。

  习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要“加强基础学科、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建设,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大学和优势学科”。学科建设是一所高校发展的龙头,体现一所高校的整体办学实力、学术地位和核心竞争力,彰显一所高校办学特色和优势。学科建设是专业建设的根底,专业建设必须以学科建设为依托,没有高水平学科,就不会有高水平专业、高质量教学和高层次人才培养,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和人才培养便脱离了根基。事实证明,一个不重视学科建设的高校,很难成为一所真正的优秀高校;一个不重视科研的老师,难以成为一个真正的优秀教师。因此,学科建设是新时代推进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增强高校核心竞争力的根本途径,是提升高校办学层次和水平的关键要素,学科建设质量往往决定着高校办学质量和水平、发展后劲和方向,必须以高质量学科建设推进高校高质量发展。

  打造高质量学科建设体系,要把握学科建设的“时”与“势”,精准靶向国家“双一流”高校建设的各项指标,遵循学科建设规律EVO视讯,加大学科人才队伍建设,增强学科带头人的学术实力和影响力,主动适应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对学科人才的重大需求,扬优势、创特色、补弱项,打造高水平学科团队和梯队,在“强基、固优、扶新”中打好学科建设的“组合拳”,契合“新兴、交叉、融合”的学科建设趋势,积极推进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正确处理学科建设中的“领舞”与“群舞”、“基础”与“运用”、“学科”与“学院”、“特色”与“优势”、“高原”与“高峰”关系,进而在学科建设关键指标上实现新突破,为加快高等教育强国建设奠定坚实学科基础。

  习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要“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项全国各族人民共同“攻坚克难”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人志存高远、承前启后的接续奋斗,也更加期待学生成长成才,更加需要青年人才脱颖而出。当今世界谁拥有一流创新人才,谁就拥有科技创新的优势和主导权。提高青年人才培养质量,释放青年人才的创新能量,对国家和民族未来显得尤为重要。人才培养是高校的根本任务和重要使命。人才培养质量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线,是衡量一所高校教育教学质量的第一标准。高校一切工作都要紧紧围绕人才培养,都要服务于学生成长成才。任何一所高校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人才培养质量,都要时刻在把学校发展优势、学科专业优势、人才队伍优势、教学科研优势转化为学校人才培养优势上下功夫。

  打造高质量人才培养体系,要将人才培养聚焦到时代之需、国家之需、民族之需上,把握人才培养的方向,遵循人才培养的规律,契合人才培养的大需求、营造人才培养的大环境、培育人才培养的“大先生”,正确处理好高校人才培养中的“教学”与“科研”、“理论”与“实践”、“专业”与“课程”、“课程”与“教材”、“教材”与“教学”的关系,打造适合学生成长成才和教师教书育人的良好校风、学风和教风,既注重培养适应现代化建设的各类实用新型人才,也注重选拔和培养有强烈研究兴趣、甘于寂寞的基础理论研究人才,健全学校创新人才培养体制机制,全面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培养更多政治坚定、业务精湛的人才,为加快高等教育强国建设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撑。

  习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弘扬尊师重教社会风尚”。教师队伍建设关乎“谁来培养人”的问题,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在人才,基础在教育,根本在教师。作为推进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第一资源,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是实施高质量教育的根本力量。有高质量的教师,才会有高质量的教育。任何一所学校高质量发展都离不开一支政治素质硬、业务能力强、育人水平高的教师队伍。大力培养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师资力量,书写好高质量教师队伍建设这篇文章,不断造就一批又一批的“四有”好老师,这不仅是落实好学校党管人才的必然要求,也是推进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更是加快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的迫切需要。

  打造高质量师资建设体系,应健全完善中国特色教师队伍建设体系,坚持党对教师队伍建设的全面领导,发挥党管人才制度优势,遵循教师队伍建设的科学规律,结合学校自身办学特色和优势,统筹编制资源,拓宽选用渠道,优化引进程序,完善兼职教师管理制度,加强师资人才队伍建设。正确处理好教师队伍建设中的“数量”与“质量”、“学历”与“能力”、“存量”与“增量”、“引进”与“培养”、“职业”与“事业”的关系,谱写好学校发展的“严师”“强师”“惠师”“尊师”新篇章,培育乐教、懂教、善教的“大先生”,实现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发展,答好符合学校自身办学特色和优势的教师队伍建设新答卷,推进学校教师队伍的高质量发展,为加快高等教育强国建设提供强有力的师资保障。

  高等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在高等教育领域的集中体现,是高等教育推进内涵式发展、提升综合竞争力的内在需求,也是扎根中国大地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根本保障。习强调:“要深化办学体制和教育管理改革,充分激发教育事业发展生机活力。”高等教育只有坚定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升治理效能,才能解决影响高校高质量发展的机制性、结构性问题,才能为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产出创新性科研成果、促进内涵式发展、推进“双一流”建设,更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实保障。高等教育必须认清形势、把握大势、抢抓机遇,通过理念、制度、能力、方法等的革故鼎新,加快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着力构建高质量的高等教育治理体系,不断提升我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努力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提供坚强有力的高等教育支持。

  打造高质量高等教育治理体系,必须加强党对高等教育的全面领导,健全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全面完整准确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党中央关于高等教育工作的重大决策部署,坚定捍卫“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坚持依法办学和依法治校,推进高等学校管理体制改革,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大学制度体系、学术治理体系,完善高校管理和教育评价体系。优化完善服务保障体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用好岗位聘任、薪酬待遇和考核评价的激励功能,想师生所想、急师生所忧、办师生所盼,发挥全体师生的聪明才智办大学。创新措施方法体系,让信息技术赋能高校治理,不断提升治理能力,切实做到强管理、优服务、提效能。正确处理好内部治理中的“民主”与“集中”、“学术”与“行政”、“服务”与“管理”、“整体”与“局部”、“制度”与“文化”关系,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汇聚持续推动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力量。